手机壳批发

还没打开看,但是一看就知道是正版

还没打开看,但是一看就知道是正版

汪老的书,喜欢。

在现当代作家里,我最喜欢的是汪曾祺。在寒假我把他的自选集认真地读了完了。汪曾祺不同于同时代的作家。他有两个创作高峰期,一个是四十年代,一个是八十年代。这两个时代都有很强烈的政治意味,四十年代在歌颂革命歌颂党,八十年代又是对文革的反省,“伤痕”遍地。在这样强的政治语境下,很多有个人特色的作家作品只能潜伏暗沉。而汪曾祺的作品却有十分鲜明的个人特色。在他的小说里我们看不到明显的政治色彩,更多的是他对于生活的描绘。他描绘的人和事都很活,虽然没有太大的崇高意义,却浓缩了许多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在他笔下的生活是真实生动的,鲜活的。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有风骨的,像《岁寒三友》里的三位挚友。“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不像一般有残疾的人往往显得凶狠。他依然随时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岁寒三友》)还有《鉴赏家》里的季匋民和叶三之间知己般的惺惺相惜。我还十分惊讶于汪老对民间风俗事物的了解程度。很多准备远离我们的食物、器物他都能准确地写出,而且写得饶有兴味。尤其民间的传统美食,写得简直让人垂涎欲滴。“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上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看着他的文字,真的好想吃啊!他的语言十分流畅,口语化,虽然辞藻不华丽,却能够把活生生的生活图景呈现在读者面前。“像一只饥饿的鸟,到处飞,想给儿女们找一口食。回来时总带着满身的草屑灰尘:人,越来越瘦。”(《岁寒三友》)这寥寥几句就把王瘦吾想发财维持一家生活的强烈愿望给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活、生动,便是最大的文采。我同时也很佩服汪老对人世的洞察,世故得天真有趣。他的文章也因此像一股清风,给伤痕累累的文坛带来了欢愉。读他的文章时,内心是清透的,它们刮去了疲惫和烦恼,让人欣赏到生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