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壳批发

【前言/序言】引言 大约一百年前,世界上有史以来的首部中国文学史才姗姗面世。最早的中国文学史通常类似于文选,将中国文学经典迻译过来,而缺少解读或评论。在这些中国文学史中,也绝少见到为中国的文学类型、文体和主题建立一个诠释体系的尝试,而分析文学与社会、政治制度,甚至中国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者都付之阙如。半个世纪之后,为中国文学史撰写导论这项工作开始成为可能,出现了数十种以汉语、日语、英语、法语和德语写成的中国文学史导论。不过,这些中国文学史中的大部分还是基本上以翻译和节录为主,解读只占很小的位置。当然,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数十部专著以及数以百计的论文,它们围绕具体作家、作品、运动和时期进行了讨论。 然而到二十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以中国文学所有方面为主题的第二手研究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导致完全掌握参考书目都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跟上新研究潮水般的步伐,就成为让编写参考书目、指南和百科全书的许多专家头疼不已的问题。学术研究井喷式的进展(许多研究是非常高水准的),既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也是一种噩梦。其可喜在于,有价值的见解和材料纷纷出炉;说它是噩梦,是因为人们不可能像二十世

【前言/序言】引言 大约一百年前,世界上有史以来的首部中国文学史才姗姗面世。最早的中国文学史通常类似于文选,将中国文学经典迻译过来,而缺少解读或评论。在这些中国文学史中,也绝少见到为中国的文学类型、文体和主题建立一个诠释体系的尝试,而分析文学与社会、政治制度,甚至中国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者都付之阙如。半个世纪之后,为中国文学史撰写导论这项工作开始成为可能,出现了数十种以汉语、日语、英语、法语和德语写成的中国文学史导论。不过,这些中国文学史中的大部分还是基本上以翻译和节录为主,解读只占很小的位置。当然,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数十部专著以及数以百计的论文,它们围绕具体作家、作品、运动和时期进行了讨论。 然而到二十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以中国文学所有方面为主题的第二手研究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导致完全掌握参考书目都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跟上新研究潮水般的步伐,就成为让编写参考书目、指南和百科全书的许多专家头疼不已的问题。学术研究井喷式的进展(许多研究是非常高水准的),既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也是一种噩梦。其可喜在于,有价值的见解和材料纷纷出炉;说它是噩梦,是因为人们不可能像二十世

【前言/序言】引言 大约一百年前,世界上有史以来的首部中国文学史才姗姗面世。最早的中国文学史通常类似于文选,将中国文学经典迻译过来,而缺少解读或评论。在这些中国文学史中,也绝少见到为中国的文学类型、文体和主题建立一个诠释体系的尝试,而分析文学与社会、政治制度,甚至中国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者都付之阙如。半个世纪之后,为中国文学史撰写导论这项工作开始成为可能,出现了数十种以汉语、日语、英语、法语和德语写成的中国文学史导论。不过,这些中国文学史中的大部分还是基本上以翻译和节录为主,解读只占很小的位置。当然,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数十部专著以及数以百计的论文,它们围绕具体作家、作品、运动和时期进行了讨论。 然而到二十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以中国文学所有方面为主题的第二手研究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导致完全掌握参考书目都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跟上新研究潮水般的步伐,就成为让编写参考书目、指南和百科全书的许多专家头疼不已的问题。学术研究井喷式的进展(许多研究是非常高水准的),既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也是一种噩梦。其可喜在于,有价值的见解和材料纷纷出炉;说它是噩梦,是因为人们不可能像二十世

【前言/序言】引言 大约一百年前,世界上有史以来的首部中国文学史才姗姗面世。最早的中国文学史通常类似于文选,将中国文学经典迻译过来,而缺少解读或评论。在这些中国文学史中,也绝少见到为中国的文学类型、文体和主题建立一个诠释体系的尝试,而分析文学与社会、政治制度,甚至中国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者都付之阙如。半个世纪之后,为中国文学史撰写导论这项工作开始成为可能,出现了数十种以汉语、日语、英语、法语和德语写成的中国文学史导论。不过,这些中国文学史中的大部分还是基本上以翻译和节录为主,解读只占很小的位置。当然,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数十部专著以及数以百计的论文,它们围绕具体作家、作品、运动和时期进行了讨论。 然而到二十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以中国文学所有方面为主题的第二手研究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导致完全掌握参考书目都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跟上新研究潮水般的步伐,就成为让编写参考书目、指南和百科全书的许多专家头疼不已的问题。学术研究井喷式的进展(许多研究是非常高水准的),既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也是一种噩梦。其可喜在于,有价值的见解和材料纷纷出炉;说它是噩梦,是因为人们不可能像二十世